

柴培,平罗县政协委员、平罗县灵沙乡胜利村妇联主席。自2019年任职以来,她深耕基层“责任田”,聚焦妇女儿童需求,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建设、妇女创业贷款、困境群体关爱等工作,以“群众需求无小事”的担当做实做细每件事,将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,在乡村振兴路上留下了坚实的巾帼印记。
细耕“里子工程” 让庭院美在实处
刚到任时,胜利村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,道路干净整洁,但不少农户庭院内杂物堆积、卫生潦草,成为乡村颜值提升的“减分项”。为此,柴培牵头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,定下“细致入微、公平公正”的准则。
为了让创建工作有据可依,柴培带着妇联工作人员反复琢磨,制定出涵盖庭院、浴室、厨房等多个分项的评分标准。每月月初,她都会带着评分册入户指导:“你家院子宽,把杂物归置到西边角落,再摆两盆花就好看了。”“厨房灶台要每天擦,既卫生又亮堂。”柴培常常边说边动手示范,把实用的整理技巧教给村民。
面对积极性不高的农户,柴培总有“暖心妙招”。村里有户村民刚收完玉米,金黄的玉米棒散落庭院,杂物堆得无从下脚。柴培先后多次上门劝说,对方都以“农活忙、没时间”为由推脱。当再次来到农户家中时,她没再多说,挽起袖子就蹲在院子里收拾,把散落的玉米一根根捡起,熟练地编成一串串,又把杂物归置整齐,不一会杂乱的庭院变得清爽有序,户主看着她沾着泥土的双手不好意思地说:“多亏你,我以后一定好好收拾。”
为了激发参与热情,柴培把“三八”妇女节打造成村里的“盛典”。每年表彰前,她会邀请村“两委”、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组成评审组,结合月度评分选出星级家庭,表彰当天,不仅有荣誉证书和生活用品奖励,还会搭起舞台办演出,开展趣味活动。如今,胜利村300多户常住户、120多户集中居民点住户都主动参与创建,昔日杂乱的庭院变成了“花果香、整洁亮”的小天地,妇女们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。
搭建“创业金桥” 让妇女富在手头
胜利村不少男青年常年外出务工,留守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孩子,又要操心生计,收入来源十分单一。柴培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:“妇女能顶半边天,只要有资金、有技术,一样能创业致富。”她把妇女创业贷款作为突破口,一头对接银行和妇联部门,一头扎根农户家中,成了政策的“宣传员”和“服务员”。
为了让妇女们吃透政策,柴培把贷款条件、流程、利息优惠等内容整理成“明白纸”,挨家挨户发放。“不用抵押,只要你有创业想法,提交申请就能办,流程简单得很。”养殖大户沙立琴至今记得,2021年她想扩大肉牛养殖规模,却被15万元的资金缺口难住,整天愁眉不展。柴培得知后,当天就带着“明白纸”上门,帮她梳理养殖资质、准备申请材料,还积极对接审批流程。半个月后,贷款到账时,沙立琴握着柴培的手激动地说:“这下我能放心买牛犊了。”
有了资金支持,沙立琴的养牛数量从10头扩大到30头,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,在她的带动下,村里许多妇女通过创业贷款增加养殖数量。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,柴培还建了“妇女创业交流群”,大家在群里分享经验、互通市场信息,形成了“一人带头、众人跟上”的创业氛围。
如今,胜利村的妇女们再也不是“围着灶台转”,而是成了“拿着算盘算”的致富能手。“以前靠丈夫寄钱,现在我自己养牛就能挣钱,腰杆都硬了。”一名养殖户的话,说出了村里许多妇女的心声。柴培看着他们的收入越来越高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:“只要能帮大家多挣点钱,再累也值得。”
筑牢“关爱防线” 让温暖留在心坎上
“女性和孩子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,我们多走一步、多问一句,他们的生活就能多一份保障。”柴培始终把困境妇女儿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用点滴行动搭建起“暖心防线”。
上任之初,她就带着妇联工作人员逐户摸排,把村里的困境妇女和儿童登记造册,最终确定了7名困境妇女、10名困境儿童,并为每个人建立了“一对一”帮扶档案,详细记录家庭情况、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。
物资帮扶是最直接的温暖。今年3月,柴培得知平罗县妇联有一批捐助物资,便主动对接争取,又挨家挨户送到困境妇女和孩子手中。8月,她又对接爱心企业德渊集团,为低收入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。
除了物资,精神关怀更暖心。为了让帮扶更精准,柴培主动对接民政、教育等部门,一遍遍核对信息、提交材料,最终将所有困境妇女和儿童都纳入了低保保障范围。对于因疾病、残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,她还会定期跟踪,及时协调解决问题。“她就像亲人一样,不管遇到啥难处,总能想办法帮我们解决。”提起柴培,一名受助的困境妇女满是感激。
到胜利村工作以来,柴培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民情,以务实担当践行初心,将妇联工作深深扎根在群众中。如今,胜利村的庭院整洁了,妇女腰包鼓了,困难群体保障到位了。她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,把群众的小事办好,就是写下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。(记者 李 莹 文/图)